今年的“雙十一”當天,當大家還沉浸在買買買的時候,蘇州一個新學院揭牌成立,從名字中就可以感受到蘇州的用心,西浦慧湖藥學院。
學院由蘇州工業園區和西交利物浦大學共建,中科院院士蔣華良擔任學院院長,下設藥物科學系、藥學系、生物技術藥系3個科系,9個專業,計劃於2021年錄取首屆學生,未來將協同多方合力,孵化世界一流生物醫藥國際創新生態。
今年,蘇州市委、市政府將生物醫藥作為蘇州“一號產業”精心打造,在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時,蘇州的生物醫藥產業捷報頻傳,繼多款抗癌新藥獲批上市之後,近段時間又傳來許多好消息。
☆近日,國家發改委發佈2020年(第27批)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名單。信達生物被認定為“國家企業技術中心”,是江蘇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創新型生物藥企業。
☆11月12日,基石藥業宣佈,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受理舒格利單抗的新藥上市申請,用於聯合化療一線治療晚期鱗狀和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患者。
☆同宜醫藥自主研發的首款雙靶向配體-藥物偶聯體CBP-1008獲得美國FDA的臨牀許可,另一款1類新藥CBP-1018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牀許可。
☆上個月,信達生物宣佈,抗腫瘤藥物達伯華® 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,用於治療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、濾泡性淋巴瘤以及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。這是信達生物創辦9年,第四款獲批上市的單克隆抗體藥物。
... ...
這只是列舉了其中一部分。取得成績當然值得肯定,不過不能沾沾自喜,我們的目標是打造最具影響力、競爭力的“中國藥谷”。要達成這個目標,還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,“家門口”就有一位“優等生”—上海值得我們學習。
上海的生物醫藥產業有多強?
上海比蘇州更早佈局生物醫藥產業。有一個數據,2019年,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產值達3833億元,直接從事生物醫藥產業的人才達到24.1萬人。在2019年全國獲批的12個創新藥中,上海就佔到了1/3。
研發優勢
位於上海張江藥谷的再鼎醫藥,成立於2014年,短短六年時間就實現了在美國和香港上市,今年年初推出的新藥則樂,實現了卵巢癌治療領域國產創新靶向藥從0到1的突破。
一般來説,一款新藥從研發到上市,至少需要10年。但再鼎醫藥只用了6年,這背後,張江藥谷完善的醫藥研發生態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截至2019年底,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領域擁有相關高校17所、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院士84人。此外,還擁有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孵化器17個、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6個。
不僅充分利用上海的資源、中國的資源,上海的生物醫藥企業還充分利用國際資源來研發。
作為中國領先的醫藥健康產業集團,復星醫藥已經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部署了創新研發中心。在國際化戰略的指引下,復星研發的20多款抗瘧藥,遠銷非洲,救治了3000萬重症患者。復星也和國際藥企合作,成功引入“達芬奇”手術機器人等多款高端醫療器械,服務中國患者。
臨牀優勢
對於生物醫藥企業來説,除了前期研發,後期的臨牀實驗同樣重要。
2005年,上海成立申康醫院發展中心,截至2019年年底,已實現上海38家市級醫院、16000多個醫生工作站的臨牀信息共享。對於臨牀實驗的企業來説,這是一個優勢資源。
蘇州:積極對接 “為我所用”
面對上海擁有的優勢,蘇州正積極對接。就在11月17日,蘇州工業園區成功牽手上海醫藥臨牀研究中心,雙方將展開合作,為蘇州生物醫藥企業提供更便捷的服務。與此同時,蘇滬之間更多的對接合作正在謀劃當中。
蘇州市工信局局長蔡劍峯表示,今後將為蘇州企業對接上海的臨牀實驗機構,“為我所用”;同時爭取生物醫藥產業相關的監管審評機構在蘇州設立服務點,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便利。
此外,上海所擁有的大基礎設施和功能平台,蘇州也在積極合作,以彌補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補足和薄弱之處。
本篇文章共有1頁 當前為第 1 頁
回到
頂部